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簽訂114個政府間協定——
我國積極推進全球科技交流合作
11月18日,2022中關村論壇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圍繞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合作、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主要成效等熱點話題,科技部及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作出解讀。
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各國更加需要加強科技開放合作。
據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梁穎達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我國持續加強政府間科技合作,積極參與全球創新治理,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持續推動對外科技合作交流。
在加強政府間科技合作方面,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簽訂了114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笆濉币詠?,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共支持與6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開展聯合研究合作,涉及農業、能源、環境、資源、信息通信、生命健康等領域,共支持立項項目近2000項,項目總經費近100億元人民幣。
在參與全球創新治理方面,我國深度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已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里射電望遠鏡等近60個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極參與公共衛生、清潔能源等全球創新治理,在G20科技創新部長會議、上合組織科技部長會晤、金磚國家科技創新部長級會議、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等多邊機制中主動提出創新議題和發出合作倡議。
在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方面,我國積極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轉移中心建設4項行動。分三批啟動53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支持3500余人次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為期半年以上的科研工作,培訓超過1.5萬名國外科技人員,資助專家近2000人次。面向東盟、南亞、阿拉伯國家、中亞、中東歐國家、非洲、上合組織、拉美建設了8個跨國技術轉移平臺,并在聯合國南南框架下建立“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一帶一路”技術轉移網絡。我國主導發起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成員單位已達到67家。
在持續推動對外科技合作交流方面,我國研究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促進全球知識共享。積極支持外籍專家牽頭或參與我國科技計劃。自2015年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以來,已吸引一大批外籍科學家擔任項目或課題負責人。
“我們鼓勵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和地方等積極開展對外合作,2021年中外合著科技論文數量已達18.3萬篇,合作伙伴涉及169個國家,比2015年的7.1萬篇增長了1.5倍多?!绷悍f達說,目前,我國已加入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在國際科技組織擔任高級職務的中國專家學者超過1200人。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積極組織實施“科技抗疫國際合作行動”,與美國、英國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舉辦幾十場雙多邊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研討會,與美國、英國、馬來西亞、南非等17個國家圍繞藥物、疫苗、檢測等開展聯合研究,支持我國企業、科研機構“走出去”,建設3家傳染病防治“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啟動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心建設。
“離中關村論壇開幕還有7天,我們期待著與全球朋友一起相聚北京、共商合作,為促進全球科技交流合作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绷悍f達說。
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中關村論壇創辦于2007年,經過多年發展,去年已正式成為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
“中關村作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已是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睋本┦锌莆?、中關村管委會主任許強介紹,目前,在科技部、北京市的推動落實下,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工作總體穩步推進,部分領域或關鍵環節實現突破,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
在稅收支持方面,允許企業出資與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設立開展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公益性基金的支出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授予個人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可在3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至100%,進一步增強創新主體研發活力。
在成果轉化方面,科技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通知,允許注冊在海淀園的中央單位適用《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試點,采取“零門檻費+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許可費”等方式授權中小企業先行試用科技成果;探索“揭榜掛帥”機制,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
在人才服務方面,支持新型研發機構與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實現常態化;發布北京市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支持和鼓勵境外專業人員來京創新創業。
在開放創新方面,加快創建以促進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發布外國資深學者研究基金團隊試點項目指南,支持外籍科學家在基礎科學前沿領域領銜科研團隊開展研究。
“我們相信,隨著先行先試改革試點工作深入推進,諸多改革紅利將在更大范圍加速釋放,創新創業主體的獲得感和積極性將不斷增強?!绷悍f達說。
許強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在量子、區塊鏈、人工智能、腦科學、應用數學等領域,布局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中關村企業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科技抗疫等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超過8.4萬億元,約占全國高新區的1/6;企業研發投入超過4600億元,占總收入的5%以上;主導創制標準累計超過1.5萬項,其中國際標準超過600項;擁有獨角獸企業102家,位居全國首位。
“總體來講,中關村已經具備了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良好基礎。中關村的創新發展,較好地支撐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痹S強說。(記者 張亞雄 楊舒)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